这期重点来讲讲,美的是如何实现数字化运营的,也为很多正在做数字化转型的企业,提供一个参考。
数字化VS转型,谁先谁后?
美的最初,不是为了数字化而做的转型,而是先转型之后,才发现能做数字化。
这几年尝到数字化的甜头,感受到数字化的威力之后,美的继续加大投入,深入推动,进而将数字化升级为四大战略主轴之一。
美的对数字化的认识,也是从无意识,到有意识,再到强意识。
所以,我们不能因为今天看到美的数字化的成果,就直接反推说,美的为了实施数字化,做了什么什么变革,把很多动作都归入数字化转型的原因中。
要知道,哪怕就是在2012年,10年前那个被称为美的数字化1.0的阶段,当年的变革转型,也是为了解决当时的主要矛盾,而不是提前预见到了今天的数字化而做的动作。当然,那个阶段确实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,这是毋庸置疑的。
所以,我们在做数字化转型之前,要先看自己的主要矛盾是什么,而不是简单抄作业。
数字化从信息化走过来,进入到可以利用5G、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手段的阶段,已经证明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改变。
应时而动、顺势而为,企业尽快实现数字化运营,已是大势所趋。但要想实现数字化运营,必须提前做好转型动作,而这些转型动作,又一定要聚焦在自己的主要矛盾上。
数字化的5个阶段
美的数字化转型,走过了5个阶段,每个阶段都面临不同的主要矛盾,正是在不断解决每一阶段主要矛盾的基础上,美的才最终实现了数字化运营。
我们就来回顾一下,美的在每个阶段,当时的背景、主要矛盾和采取的核心动作。
● 第1阶段:数字化1.0(632),2012-2015年
美的自1997年实施事业部制以来,极大激发了组织活力,但经过15年的发展壮大,在2010年突破千亿规模之后,事业部制的弊端也日渐突显:各自为战、标准缺乏、资源分散、协同难、管控弱……
按照当时方洪波的说法,“外面看,是一个美的;内部看,是无数个美的”。
各事业部发展阶段不同,大家电与小家电的业务模式不同,产品、渠道、客户需求、管理能力等各有差异,管控流程和运营流程既无标准、又有割裂,仅是关键领域的IT系统就多达100套。
在肯定事业部业务差异的情况下,找到管理体系与业务标准的“一”。
而且,要至少找到70%的“一”,剩下30%才是差异性。
“一个美的、一个体系、一个标准”,实现“三个一”成为这一阶段的目标。
在这一整体思路下,2012年成为美的数字化的元年,这一年从找“一”开始。
美的启动了“632项目”,实施了一致性变革,这个一致性体现为“三个一致”:流程一致、数据一致、系统一致。
2012-2015年,成功建立了集团级企业的标准和语言,实现了一体化管控与深度协同。
最终呈现的结果,将原来100多套系统,整合升级为11个大系统,也即“632”的由来:6大运营系统、3大管理平台、2大技术平台。
这时,外部环境持续巨变,移动互联超过PC、大数据威力显现、小米等企业快速崛起,来自互联网的变化,不断冲击美的。
美的传统的制造业思维,如何向互联网思维转变,成为当时的主要矛盾。
方洪波当年,有一次召集高管开会,拿出一本讲述互联网思维的书,说“这本书我看了三遍,还没完全看懂,希望大家都去看看,为什么小米可以只做几款,就能做成爆款?而我们却要整出一大堆产品,成百上千个SKU,却没几个卖成爆款?应该是我们的思维出了问题。”
对外主动拥抱互联网,打造大数据平台,推动全面移动化,并进行智能制造的内部改造。
• 2015年5月,美的向小米定向增发5500万股,获得证监会通过;
• 2015年8月,与日本安川合资成立两家机器人公司;
• 2015年11月,与科大讯飞签署战略框架协议。
营销端,建立对市场大数据、渠道和用户数据的搜集和分析,动态捕捉变化趋势。
研发端,引入并推广CDOC方法论,同时利用大数据和移动平台,直达用户,精准识别用户需求,锻造爆款思维。
双智战略,“智慧家居+智能制造”,是这一阶段的战略思想。
智慧家居,就是要利用大数据、移动化,来快速精准定位,并对产品进行智能化升级。
智能制造,则是通过对传统制造环节的智能化改造,来提升内部反应效率。
个性化消费模式不断涌现,多品种、小批量替代少品种、大批量。
一句话,竞争白热化、需求多样化、终端多元化、反应快速化。
重资产高库存的传统产销模式落后,内部速度跟不上外部变化。
实施数据驱动的C2M客户定制,实现用户导向、以销定产、市场倒逼、全面提速。
特别要说一句的是,T+3对于美的数字化转型,至关重要,这也是为什么要把T+3定义为美的数字化2.0的原因。
为了进一步拉通业务价值链,提升全价值链运营水平,还需要大量实时的过程数据的支撑,并实现软件系统的全面支持和保障。
美的有多年制造业的经验和知识积累,有智能制造的硬件投入,但是在工业制造的软件系统上是软肋。
另外,制造业环节多、场景复杂,没有现成标杆可以参考学习。当前软件商积累的是20年前的制造业管理经验,无法适应新的模式,美的只能依靠自主研发。
美的依托T+3模式,自主探索开发全链路、全职能的工业软件。
2018年10月,美的发布了M.IoT美的工业互联网1.0,形成了“制造业知识、软件、硬件”三位一体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。
至此,美的在T+3数字化的基础上,进一步升级,实现了以IoT来驱动业务价值链的拉通。
在完成M.IoT美的工业互联网1.0的基础上,美的数字化不论从框架、模型、流程、数据、软件各方面都已较为完备,如何让数字化在内部实现卓越运营、在外部直达用户,不仅打通价值链,而且贯穿整个经营管理的毛细血管,成为接下来要完成的目标。
如何用数字化全面改造美的,让美的脱胎换骨,从传统制造业转型成为科技集团,成为未来美的的主要矛盾。
2020年以来,全面数字化、全面智能化,成为美的新的战略导向。
之前的战略主轴之一“效率驱动”,升级为“数智驱动”,进一步明确了“数字化、智能化”在企业中的核心作用。
如果说,每一个行业都可以用互联网重做一遍的话,那么美的就是正在用数字化,把企业内部的每一个环节重做一遍。
利用5G+工业互联网,链接用户与企业,覆盖供应链、制造、物流、交付、服务、产品、购买、计划等不同业务场景,通过管理实践、数据资产以及云端服务,以算法、数据及算力等形式,拉通销售端、营销端、产品端、制造端、供应端,从而实现全价值链卓越运营。
目前,美的已实现100%业务运行数字化、70%决策行为数字化。
举一个例子,原来美的最多只能管几千个一级分销商,现在通过数字化转型,可以直接沟通十几万个门店。
下一步,美的还要将决策行为数字化比例,提高到90%。
数字化的5个关键
美的为实现数字化,从2012年开始算,到今年刚好10个年头,前前后后投了150亿左右。能够大笔砸钱下去当然重要,但更要看到的是,数字化转型背后的关键。
正如人类社会的进步一样,推动力主要来自技术的进步,但人性本身并没有变化。
所以,我们也要清晰地看到,数字化虽然彻底改变了企业的运营模式,但并没有改变人性,所以转变的关键是人。
人不转、人不变、人不改,再先进的技术手段也无济于事。
从美的数字化转型的实践来看,有5个关键点要把握:战略清晰、组织变革、文化再造、流程优化、业务主导,这5个关键点都涉及到人的问题。
在美的数字化转型的10年历程中,始终保持了清晰的战略,即使有时候不能对未来趋势做到洞若观火,但也一定要在前方,亮起微光。
纵观10年来的历程,美的有战略转型、有战略升级、有战略放弃、有战略聚焦。
战略转型,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、追求高质量增长,从传统家电制造业转向数字化、智能化,从ToC为主转向扩大To B。
战略升级,从三大战略主轴“产品领先、效率驱动、全球经营”,升级为四大战略主轴“科技领先、数智驱动、用户直达、全球突破”;从“智慧家居、智能制造”的双智战略,升级为“全面数字化、全面智能化”的两个全面的战略;从跟随战略升级为领先战略。
战略放弃,放弃以产定销的产销模式,放弃要素成本驱动的增长模式。
战略聚焦,聚焦产品提升,实施精品化、套系化、高端化、智能化;聚焦科技,建立“研究一代、储备一代、开发一代”的“三个一代”研发体系,重点关注基础技术和前沿技术的研究。
一旦确定战略方向,美的会率先通过组织变革,来提供组织保障。
美的一贯认为,没有组织变革,再好的战略都是空中楼阁,缺乏实际支撑。
数字化转型过程中,美的有大到集团、事业部的管理组织变革,有重构的业务组织变革,也有推动项目落地的项目组织变革。
伴随着组织变革,不同组织的激励考核方式,也进行了变革。
这里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,美的一直是彻底的绩效导向,但在面对变革的时候,则是变革大于业绩。
换句话说,业绩不达标,会影响奖金,还可以考察;阻碍变革的,会影响位置,不用再考察。
我们说,转型的关键是人,而企业内绝大多数人发生转变,就是企业文化的再造,这也是最难的地方。
因为,如果说战略和组织是关键的顶层,那么文化就是关键的底层。
所以,方洪波在美的几次转型过程中,特别强调文化的改造,就是要给美的文化注入新的基因,包含互联网、数字化、智能化、科技化等新时代新战略的基因。
美的不断进行文化再造,实际上就是推动企业,全面转换思维,从而转变行为。这个过程中,有文化重塑、文化倡导、文化跟进、文化影响。
文化无声无息,却又无处不在。文化体现在组织中、激励中、考核中、用人中、活动中、宣传中、培训中、讨论中、做事中……,需要持续不断的推动。
数字化,一定不能简单理解成IT系统,虽然最后表现为IT系统。
流程化→信息化→数字化→智能化,这个逐级递进的顺序没法跳过。
如果一谈到数字化,就盲目追求上PLM、MES、CRM等IT系统,是注定要失败的。这在早些年,很多企业上ERP的实践中已经无数次证明了,IT系统的失败不是IT技术的问题,多数是流程混乱或流程缺失的问题。
美的实现数字化运营的过程中,所经历的路径,也是先梳理和优化流程,再清理和优化数据,然后才是系统的落地。
流程优化,由于其重要性,也应该是耗时耗精力最多的。
数字化转型过程中,需要IT的深度参与,可以说IT是共舞者,但绝不可能是主舞,更不可能是独舞。
业务必须唱主角,虽然过程中业务往往不太愿意,会以业务忙为由,推脱或敷衍需求明确、流程讨论等必要环节,但这个转换是必须要完成的,因为没有业务主导的数字化,必败无疑。
我建议,IT唱独角戏的数字化,可以暂缓甚至叫停,一场必败的战役,实在是没必要浪费时间和金钱。
要想让业务主导,有两种途径:一是让业务自身的需求变得非常强烈,再不使用数字化手段,业务开展就十分艰难,这往往是在业务骤增、模式和场景变得倍数级复杂的时候,会出现的情况;二是强力和专业的项目管理,让业务除了站出来,没有退路可选。
美的采用的,以第二种方式居多,毕竟组织和人都是存在惰性的,第一推动力还是要来自外力,然后再刺激需求,产生自驱力。
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,在年会上总结的很实在:“虽然一提到运营,我就头大,因为我本人对这方面不太感兴趣,但是复星在从投资管控转向运营管控的过程中,这是必须要补的一课。”
美的在内部运营管理这件事上,因为何享健一直非常重视美的机制建设,所以没怎么落下这门课,方洪波更是用数字化把这门课做深做精做全面。
你的企业在内部运营管理这门功课上,成绩表现怎么样?
又碰到怎样的问题呢?做好数字化运营的转型准备了吗?
免责声明:本文内容系转载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
如涉及版权,请联系删除!